地下采矿-初步设计-采矿章节
- 声明:
- 1、点击【下载模板】,下载Excel,按要求填表,C列为必填列。
- 2、点击【选择文件】,上传编辑好的Excel,本站【在线计算】可辅助计算和导出附表。
- 3、点击【生成报告】,在线生成 采矿章节 报告。
- 4、点击【导出Word】,导出Word文档,打开并另存为 .docx 格式,关闭后再打开编辑。
- 5、本模板为求报告不缺项,使用多个矿山数据,需按实际调整后,才能生成所需报告。
- 6、“玉不琢不成器”,虽本站蚌病成珠,生成内容不蔓不枝,全为干货,但若再润色,会更加文从字顺,斐然成章。
- 7、技术无罪,本站计算及生成结果仅供相关专业人员交流参考使用,概不承担法律责任。
     
项目名称:
说明:
1、打开并另存为后缀名为“.docx”格式→关闭并重新打开文档。
2、按需求对报告内容进行调整和编辑。
3、计算及生成结果仅供参考,本网站不承担法律责任。
+-+-+-+-+-+-+-+-+-+
第章 采矿
.1 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
.1.1 开采范围
.1.1.1 开采对象和开采范围
开采范围为采矿许可证范围,开采面积为km²,开采深度为m,开采对象为矿区范围内的矿体。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1.1.2 总体开采顺序
总体原则为开采,即先采上水平的矿体,再采下水平矿体;同一水平矿体开采顺序为先采上盘矿体,再采下盘矿体;矿块内后退式开采。
.1.1.3 首采地段
根据划定的矿区范围、矿体赋存条件、空间分布情况,依据“减少基建工程量、选择品位高、埋藏浅、高级储量地段,提高投产初期经济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保证矿山基建合理可靠”的原则,矿区选择了作为首采地段。该地段矿体控制较好,储量比较可靠,形态比较完整,利于采矿工程的实施。
.1.1.4 设计利用资源量
(1)保有资源
通过评审、备案的报告提交。
本次设计利用建立矿床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重新圈定了矿体资源储量。经计算,全矿区。各中段资源量见表【JSTY-02】。
(2)设计利用资源
不利用资源量,合计:,不利用资源量见【JSTY-03】。
扣除上述不利用资源量,考虑推断资源量的地质可信度系数,设计利用,各中段可利用资源量见【JSTY-03】。
.1.1.5 采出矿石量
本次设计计算。
各中段采出矿石量见【JSTY-03】。
.1.2 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本矿区矿床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为主的矿床,各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型。
(2)工程地质
矿体顶底板主要由。
矿体赋存于。
(3)环境地质
矿区地表一般为,地表崩落,地表地形条件对采矿方法的选择影响,可以选择等方法开采。
.2 采矿方法
.2.1 采矿方法的选择
,报告中开展了采矿方法研究,通过技术经济对比,推荐。本次设计沿用可研中推荐的采矿方法。
.2.2 回采工艺
.2.2.1
适用于矿岩矿体开采。
(1)矿块的构成要素
采场沿矿体布置,矿块长:,宽:,间柱:,顶柱:,底柱:,出矿方式:出矿。本次设计矿块构成参数按一般矿岩条件选取,为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顶板的地压监测,积累经验后,对矿块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2)采准切割
采准工程主要包括等。。中段运输巷道沿矿体走向布置在,另在矿房内于上中段水平布置回风巷,与回风中段连通,形成通风回路。采准巷道喷浆支护,局部矿岩稳固性不好,可用喷锚或混凝土支护。标准矿块采切工程量见表【JSDX-06】。
(3)回采工艺
采准工程完成后进行。采用钻凿炮孔,炮孔深度为m,炮孔直径mm,采用乳化炸药电雷管起爆。。每次爆破后,经过 45min 后才能进入采场作业,作业前必需进行敲帮问顶和平场,即将顶板上的浮石撬掉和平整矿石底板。对于顶板不稳定的地方要采用锚网支护。
(4)出矿
采场出矿。每次爆破落矿以后,。出矿后要及时清理工作面松石,平整场地,为下一循环作业做好准备。当全部采完以后,。
(5)采场通风
新鲜风经进入,经过采场冲洗作业面后,污风通过采场排至回风平巷排出。,防止污风串连。
(6)采空区处理
矿块回采结束后,采用处理采空区,以上工作完成后,便可开始下一循环工作。
(7)作业循环
采场作业循环包括回采作业和充填作业,回采作业包括凿岩、装药爆破、通风、撬毛和出矿工序,完成回采作业循环需d;充填作业包括充填准备、砌筑挡墙、充填和养护工序,完成充填作业循环需d。采矿作业循环需d。作业时间见表4-9。
经计算,单个采场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到t/d,考虑到回采作业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维护等综合因素,单个采场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t/d。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计算见表【JSDX-42】。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生产能力:t/d;
矿石贫化率:%;
矿石损失率:%。
.2.2.2
适用于矿岩矿体开采。
(1)矿块的构成要素
采场沿矿体布置,矿块长:,宽:,间柱:,顶柱:,底柱:,出矿方式:出矿。本次设计矿块构成参数按一般矿岩条件选取,为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顶板的地压监测,积累经验后,对矿块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2)采准切割
采准工程主要包括等。。中段运输巷道沿矿体走向布置在,另在矿房内于上中段水平布置回风巷,与回风中段连通,形成通风回路。采准巷道喷浆支护,局部矿岩稳固性不好,可用喷锚或混凝土支护。标准矿块采切工程量见表【JSDX-06】。
(3)回采工艺
采准工程完成后进行。采用钻凿炮孔,炮孔深度为m,炮孔直径mm,采用乳化炸药电雷管起爆。。每次爆破后,经过 45min 后才能进入采场作业,作业前必需进行敲帮问顶和平场,即将顶板上的浮石撬掉和平整矿石底板。对于顶板不稳定的地方要采用锚网支护。
(4)出矿
采场出矿。每次爆破落矿以后,。出矿后要及时清理工作面松石,平整场地,为下一循环作业做好准备。当全部采完以后,。
(5)采场通风
新鲜风经进入,经过采场冲洗作业面后,污风通过采场排至回风平巷排出。,防止污风串连。
(6)采空区处理
矿块回采结束后,采用处理采空区,以上工作完成后,便可开始下一循环工作。
(7)作业循环
采场作业循环包括回采作业和充填作业,回采作业包括凿岩、装药爆破、通风、撬毛和出矿工序,完成回采作业循环需d;充填作业包括充填准备、砌筑挡墙、充填和养护工序,完成充填作业循环需d。采矿作业循环需d。作业时间见表4-9。
经计算,单个采场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到t/d,考虑到回采作业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维护等综合因素,单个采场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t/d。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计算见表【JSDX-06】。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生产能力:t/d;
矿石贫化率:%;
矿石损失率:%。
.2.2.3
适用于矿岩矿体开采。
(1)矿块的构成要素
采场沿矿体布置,矿块长:,宽:,间柱:,顶柱:,底柱:,出矿方式:出矿。本次设计矿块构成参数按一般矿岩条件选取,为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顶板的地压监测,积累经验后,对矿块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2)采准切割
采准工程主要包括等。。中段运输巷道沿矿体走向布置在,另在矿房内于上中段水平布置回风巷,与回风中段连通,形成通风回路。采准巷道喷浆支护,局部矿岩稳固性不好,可用喷锚或混凝土支护。标准矿块采切工程量见表【JSDX-06】。
(3)回采工艺
采准工程完成后进行。采用钻凿炮孔,炮孔深度为m,炮孔直径mm,采用乳化炸药电雷管起爆。。每次爆破后,经过 45min 后才能进入采场作业,作业前必需进行敲帮问顶和平场,即将顶板上的浮石撬掉和平整矿石底板。对于顶板不稳定的地方要采用锚网支护。
(4)出矿
采场出矿。每次爆破落矿以后,。出矿后要及时清理工作面松石,平整场地,为下一循环作业做好准备。当全部采完以后,。
(5)采场通风
新鲜风经进入,经过采场冲洗作业面后,污风通过采场排至回风平巷排出。,防止污风串连。
(6)采空区处理
矿块回采结束后,采用处理采空区,以上工作完成后,便可开始下一循环工作。
(7)作业循环
采场作业循环包括回采作业和充填作业,回采作业包括凿岩、装药爆破、通风、撬毛和出矿工序,完成回采作业循环需d;充填作业包括充填准备、砌筑挡墙、充填和养护工序,完成充填作业循环需d。采矿作业循环需d。作业时间见表4-9。
经计算,单个采场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到t/d,考虑到回采作业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维护等综合因素,单个采场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t/d。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计算见表【JSDX-06】。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生产能力:t/d;
矿石贫化率:%;
矿石损失率:%。
.2.3 回采设备
(1)掘进设备
。
(2)采矿凿岩设备
。
(3)出矿设备
。
(4)其他设备
。
主要采掘设备见表【JSDX-08】。
.2.4 采掘材料消耗
主要材料消耗见表【JSDX-09】。
.2.5 采矿技术经济
采矿技术经济指标见表【JSDX-07】。
.3 矿山生产规模
按技术条件确定矿山生产能力过程中,已充分考虑生产能力扩大的因素,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产探矿力度,尤其是在矿区的深部及边缘,增加矿山的可采矿量,进一步地对深部矿体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矿石深加工可能性,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1 工作制度
本次设计采用。
.3.2 生产能力
确定的设计规模为万t/a。
本次设计不再进行总规模方案的比较,通过中段可布矿块利用系数法、合理服务年限、年下降速度法对矿山生产能力进行验证。
.3.2.1 按中段可布矿块利用系数法验证
本次设计生产规模验证按照以下原则考虑:矿块(加权平均)损失率为%,贫化率为%。各中段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
A=NqKEt/(1-Z)
式中:A—地下矿山生产能力(万t/a);
N—同时回采的可布矿块数;
N—同时回采的可布矿块数;
q—矿块生产能力,万t/a;
E—地质影响系数;
Z—副产矿石率,%;
t—年工作天数(d)。
根据中段可布矿块数和采场生产能力计算各中段的生产能力,结果见表【JSDX-03】。
从表【JSDX-03】中可以看出,矿山采用设计采矿方法开采,可以实现规模达到万t/a。
.3.2.2 按合理服务年限验证
计算公式为:
T=Q×a/A(1-β)
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a;
Q——设计利用资源量;
A——矿山生产能力;
α——综合回采率;
β——综合贫化率。
按合理服务年限验证生产能力见表【JSDX-05】。
参考同类矿山的服务年限和《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2012)3.0.15规定的新建地下矿山的设计合理服务年限,宜符合大型矿山>25a,中型矿山>15a,小型矿山>8a,改扩建矿山不宜低于相同开采方式的新建矿山设计合理服务年限的50%之规定,此服务年限是较为合理的,生产规模为万t/a是合适的。
.3.2.3 按年下降速度验证
按年下降速度验证生产能力见表【JSDX-04】。
矿山主要矿体的中段年下降速度在合理,部分中段下降较快,建议生产中加强管理,加快新中段的准备工作。保有的资源量可保证矿山万t/a持续稳定、均衡的生产。
.3.3 服务年限
综上述三种方法的验算结果分析可知,矿山可完成万t/a的生产任务,因此,设计推荐生产规模为万t/a 较为合理。考虑了采矿过程中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后,根据计算结果,矿山的地下开采生产服务年限约为a,其中:第a为投产年,第a为稳产年,第a为减产年。矿山基建期a,稳产比例%。
.4 开拓运输系统
.4.1 岩体移动范围
(1)岩体移动范围的确定
矿山采用充填法开采,采场开采结束后、采用尾砂进行充填,充填后对围岩扰动较小。类比同类矿山的实际资料,本次设计确定上、下盘围岩的岩石移动角为70°,端部岩石移动角均为75°,第四系移动角为45°;据此圈定地表岩移监测范围。
(2)岩移监测
设计配备了必要的岩移监测设备、专职人员和安全救护设施,以加强坑内的岩体移动观测,掌握采场顶板岩体变形规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工业场地均布置在地表移动界线之外。
.4.2 中段高度及中段确定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选用的采矿方法,设计中段高度为m,划分,各中段相连通。
.4.3 开拓运输方案的选择
,报告中对开拓运输方案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经分析,开拓运输方案最优。
.4.4 开拓运输方案概述
(1)开拓系统
布置在标高,矿石通过。
矿山首采地段为,基建中段,其中集中运输中段,为生产中段,为回风中段。各开拓工程参数如下:
(1)
位于,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2)
位于,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3)
位于,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4)
位于,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2)运输系统
坑内采用运输方式,。
矿山稳产年矿石、废石总量为t,平均运距为。选用承担运输任务,经计算需,车辆计算见表【JSDX-10】。
中段矿石、废石运输,采用,数量。
.5 井巷工程
主要井巷工程有。
(1)
位置:,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2)
位置:,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3)
位置:,规格:,标高:,支护形式:。主要承担。
(4)主井粉矿回收系统
(5)矿块生产能力及破碎系统
.6 充填设施
充填制备站布置在,由设施组成。矿山地下开采规模为t/a,每年副产矿石万t,废石充填于矿房后,剩余采空区体积为万m³/a,采用充填。
.6.1 充填材料
本工程采用充填骨料添加胶凝材料的胶结充填料浆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充填材料的费用是构成充填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在选择充填材料时,首先要保证充填材料来源广、成本低。设计选用的充填骨料为,既能就地取材让矿山固体废料资源化,节省材料成本,又能解决尾矿排放问题,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远景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设计胶凝材料采用。
.6.2 充填系统工作制度
充填系统采用的工作制度,以满足采场对充填工作的要求。
.6.3 充填系统
(1)充填参数
根据采矿工艺要求,开采第一步充填体要求强度1.5MPa;其他分层充填体要求强度1MPa。
(2)充填体积
矿山生产规模为万t/a,每年副产废石万t,废石充填于矿房后,剩余采空区体积为万m³/a。
(3)充填方案
正常生产年份,每天需充填的空区体积为m³/d。设计选用选矿厂作骨料,选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根据经验,充填料浆浓度暂按66%~68%考虑,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料浆流动性和泵送性能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充填料浆的浓度,减少充填体泌水量和水泥流失量。
日平均充填料浆量:
Qd=Z·K1·K2·Ad/γk
式中:Qd—日平均充填料浆量,m³/d;
Ad—矿山充填法日产量,t/d;
γk—矿石密度,t/m³;
Z—采充比,取Z=1;
K1—充填体沉缩率,取1.1;
K2—流失系数,取1.05;
日平均充填料浆量计算见表【JSDX-25】。
充填材料的单耗及用量计算见表【JSDX-26】。
注:充填料配比、料浆浓度等数据依据经验设计,生产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充填管路路径及阻力计算
充填料浆在充填搅拌站制备后,通过敷设的充填管路充填到采空区。采空区充填最困难路径为:。
各部分充填输送阻力见表【JSDX-28】。
通过上述计算,按最大阻力MPa选择充填输送泵。
.6.4 充填料制备工艺
充填制备系统主要有充填骨料给料系统、胶凝材料给料系统及搅拌系统3个主要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工艺设备可以形成不同的制备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选厂作为充填骨料,选厂供给的的尾砂需要进行浓缩沉降后达到充填制备所需高浓度状态。根据目前的生产实践,国内、外尾砂充填矿山一般采用2种全尾砂浓缩方案,即立式砂仓方案和深锥浓密机方案。本次设计采用方案。
胶凝材料给料系统一般采用钢制料仓配套给料及称重设备。常用的给料及称重设备有两类:第一类采用单管螺旋输送机配套冲板流量计,较多应用于胶凝材料用量较少或间断制备料浆的系统;第二类采用一级给料二级称重的微粉秤,主要应用于胶凝材料耗量大且连续输送的系统。本次设计采用第二类给料方式。
料浆搅拌系统是充填制备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充填料浆管道输送性能和充填体强度与料浆搅拌效果密切相关,应保证各物料在搅拌系统内有充分的搅拌时间。国内充填矿山常用的搅拌方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立式搅拌桶为主要设备的一级搅拌方式,广泛应用于湿尾砂搅拌系统;第二类是以卧式双轴搅拌机为主要设备的二级搅拌方式,多应用在粗骨料或添加干砂搅拌的系统。本次设计采用第一类方式,即立式搅拌桶一级搅拌。
确定本次设计充填制备工艺采用方式。选厂尾矿输送系统将尾砂送至充填站,浓缩后经底流泵提升至搅拌系统,料仓中的水泥经微粉秤送到搅拌系统中,按一定配比与尾砂浆充分搅拌均匀,形成充填料浆,泵送至井下采空区。根据经验,充填料浆浓度暂按66%~68%考虑,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料浆流动性和泵送性能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充填料浆的浓度,减少充填体泌水量和水泥流失量。
.6.5 充填泄水、泥沙排放
充填泄水、泥沙从充填采场排出后,先排入中段平巷内的沉淀池,沿平巷每隔60~120m的合适位置设一个沉淀池,将较粗的泥沙沉淀,清水通过水沟自流至,沉淀池内的泥沙通过人工进行清淤。
.6.6 主要设备选择
(1)砂仓:。
深锥浓密机存在压耙风险且造价较高,本次设计采用新型砂仓,在传统砂仓的基础上增加进料井以及絮凝剂添加装置,具有高效浓密的优点,底流浓度根据尾砂粒度分布情况,一般可以达到65%以上。在满足充填系统要求的同时,节约造价及运维成本。砂仓制备工艺成熟,故障率低,操作维护简单,无耙架结构运行成本低。
(2)水泥仓:。
(3)水泥添加设备
水泥添加设备能力应满足最大灰砂比的运行需要,同时还应适应不同灰砂比的要求。不同灰砂比条件下的水泥耗量分别为。设计选用微粉秤添加水泥并计量添加量。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微粉秤给料速度和水泥添加量。
(4)高浓度搅拌槽
设计选用的立式搅拌槽作为搅拌设备。
(5)充填工业泵
考虑后期充填系统,充填工业泵按二期工况设计,选用的充填工业泵作为充填料浆输送设备,1用1备。
.6.7 输送管路
输送管路包括。充填钻孔设条,均为垂直钻孔,钻孔直径mm。充填钻孔内选用,规格为;中段巷道内的充填管选用管,规格为;采场内敷设的充填管为,规格为。
.7 矿井通风
.7.1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选择
(1)矿山采用式通风方式,式通风,进风,回风。
(2)通风系统构成要素:;回风—。
(3)风流路线:。
井下采场:新鲜风流自中段运输巷沿进入采场工作面,冲洗工作面后,污风经进入上一中段回风巷道,经由设在各矿体端部的回风井排至地表。
掘进巷道:局部通风机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进风侧,新风通过沿掘进巷道敷设的风筒由局部通风机压入,污风自行流出,进入回风系统排至地表,可以有效排除工作面及掘进面粉尘和有害气体。
.7.2 风量计算
(1)根据矿山生产工作面需风量计算通风量
风量按照采掘设备、回采作业面、掘进工作面、硐室等的数量及各个点的耗风量来计算,考虑综合漏风系数 1.3,按矿山生产工作面计算需风量见表【JSDX-29】。
(2)根据矿山所用柴油设备和最大班人数需风量计算通风量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按柴油设备单位功率所需风量指标为 4m³/kW·min,井下人员的供风量指标为每人 4m³/min 计算,考虑综合漏风系数 1.3,按矿山所用柴油设备和最大班人数计算需风量见表【JSDX-30】。
(3)计算结果取大值
全矿总需风量为m³/s。
.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阻力由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组成,设计局部阻力按矿井摩擦阻力的20%考虑。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公式为:
hi=α×P×L×qi/S³
式中:hi——通风巷道摩擦阻力,Pa;
α——通风巷道摩擦阻力系数,NS²/m4;
P——通风巷道的周界长度,m;
L——巷道长度,m;
S——巷道的过风断面积,m²;
qi——巷道通过的风量,m³/s。
矿井容易时期通风阻力见表【JSDX-31】。
矿井困难时期通风阻力见表【JSDX-32】。
.7.4 选择通风设备和辅助设备
根据风井风量和负压,经初步计算,选择矿用,风机型号:,电动机功率。该型号风机。根据安全规程的要求,备用1台同型号电机。风机放置在。
.7.5 局部通风和风扇选择
在贯穿风流不能到达的工作面、通风难以控制或风阻较大的地方均需采用局扇或辅扇来进行局部通风,主要有掘进工作面,采场,装矿点等地点。
选用局扇进行局部通风。
.7.6 通风构筑物及通风管理
为保证坑内通风风流的畅通,使新鲜风流到达各需风地点,在需要控制风流的地方需架设风门和调节风窗,主要有:中段运输平巷、中段及管揽井设调节风门等。
在矿石、废石卸矿站及其它粉尘多的地方须采用喷雾洒水来降尘。
矿山应配备专人来管理通风,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时调整、增加通风构筑物,定期检测通风质量,保证通风效果。对废弃的巷道应及时封闭,减少矿井漏风。除此以外,在生产中要经常进行风流效果的检测和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矿井通风系统良好。
矿山应配备必要的通风防尘检测仪器和设备。
.7.7 防尘与消音措施
.7.7.1 防尘措施
矿山生产期间采取下列防尘措施:
(1)采用湿式凿岩捕尘;
(2)独头工作面掘进时,用局扇通风排尘;
(3)出矿或出渣时,先向爆堆喷雾洒水。
为保证进风的风流质量,应定期对风流进行测定,以确保风流质量。要求其粉尘浓度必须满足安全规程有关新鲜风流风质的规定。
.7.7.2 消音措施
综合运用下列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井下风机的噪声污染:
(1)使用低噪声叶轮,选用噪声级别较低的风机型号。
(2)对风机进、出口配置消音器,采用吸音材质,减弱噪声。
(3)加装隔声罩,与风机体形成隔离间隙,减少噪声扩散。
(4)优化风机的固定方式,使用减震垫栈齐齐减少噪声传导。
(5)加强风机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运转平稳,减少异常噪声。
(6)合理布置风管,避免急转弯,减少风阻噪音。
(7)在风机出口处设置消音垫,利用吸收材料降噪。
(8)控制风机运转时风量,过大风量会提高噪声。
(9)为操作人员提供耳罩等个人防噪保护装置。
(10)隔离或限制风机区域人员活动,减少噪音受影响范围。
.8 井下排水和排泥设施
.8.1 井下排水
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各中段均地表相连通,采场涌水可通过排出地表。
.8.2 井下防水
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和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根据资料不断完善矿山的防治水措施。
建立汛期巡视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制度,发现灾害严重可能引发事故时,要立即撤人,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9 矿山压风及供水系统
.9.1 压缩空气
(1)采场设备耗气量计算
坑内风动设备及耗气量计算见表【JSDX-33】。
(2)设备选择
空压机站设置在。站内安装台型号为的空压机,每台排气量m³/min、排气压力MPa电机功率N=kW,负责向井下工作面供风。
选用的空压机结构合理,运行平稳,高效节能,噪音低,振动小,经久耐用,基础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控制完善,安全可靠,降低成本,节约能耗。
主供风管路选用,中段内压缩空气管路选择。
供风管路沿敷设,并送至各用风点。
.9.2 坑内供水
采用供水的供水方式,井下凿岩用水、喷雾撒水、除尘设备用水及冲刷岩帮等总生产用水量约为m³/d。
由地表高位水池供水,水池标高m,容积为m³,供水管路规格为。
供水管路由进入井下,输送至各生产中段及消防装置设置位置。通过设在将坑内用水送到井下各用水点,在各中段设置减压阀,降低供水压力。各生产中段的供水管路每隔200~300m设置一组三通及阀门,独头掘进工作面前100m处设置一组三通及阀门,主要的巷道交汇处、硐室和采场口设置三通及阀门。供水管路用锚杆固定在巷道壁上。
井下易燃地点应在供水管道上每隔50~100m安装Dg65的消防支管接头,以备消防用水。
.10 辅助设施
(1)井下爆破器材库
(2)设备维修硐室
(3)变电所硐室
(4)避险硐室
.11 基建进度计划
.11.1 基建工程量
根据推荐的开拓方案和必须形成的生产系统和保有的三级矿量,基建工程主要包括:等,基建总工程量为。基建工程量见表【JSDX-35】。
.11.2 基建进度计划
根据矿山的矿岩条件和类似矿山经验,结合目前国内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选取的施工进度指标如下:
竖井(冻结法施工) 50m/月;
竖井(正常段) 80m/月;
运输巷道 120m/月;
斜坡道 80m/月;
斜井 80m/月;
硐室 800m³/月;
矿块生产能力工程 80m/月;
采切工程 1000m³/月。
按上述掘进速度,各中段多个工作面同时工作,平行施工,全部井巷基建工程(包括安装、调试)可以在a内完成。基建进度计划见表【JSDX-35】
完成上述基建工程后获得的三级矿量及保有年限见表【JSDX-36】。
基建施工安排:
.12 采掘进度计划
矿山基建期a后,开始生产,第a为投产年,第a为稳产年,第a为减产年。回采进度计划见表【JSDX-37】。
.1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目前该矿石经济价值较高,为尽快收回投资,通过增加生产分段数量,加大了生产规模,矿山基建工程量和投资增加,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
(2)矿区位于高海拔地区,采矿设备的选购应适合该地区。(高海拔地区)
(3)首采中段位于矿体中部,为保证下部矿体安全开采,首采分段的最低分层应提高充填体的强度或制作人工假底,以保证下部矿体开采的安全。
(4)本次设计采用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是在没有充填试验资料情况下进行的,所采用的参数与真实的充填试验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建议建设单位尽快进行专题充填试验包括管道试验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实际的参数,使充填系统更加经济与合理。专题充填试验主要包括:胶凝材料的选择;充填材料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试验(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化学成分、颗粒级配分析、沉降特性);充填料浆管道输送试验(塌落度试验;充填料浆流变参数确定、充填料浆不同浓度、配比及输送管径状态时的流动阻力试验及分析、充填料浆自流输送环管试验);充填料优化配比试验;膏体充填试验研究等内容。
参考文献:
- 【1】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GB/T 50951-2013
- 【2】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GB50771-2012
- 【3】采矿设计手册(89版)